家長錦囊

芬蘭學生從「廚房教室」學習家庭經濟課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關顯彬先生

烹飪、家事、理財,你敢讓孩子上這樣的課嗎?學煮飯? 學做家事? 學經濟理財? 究竟這是甚麼課程? 原來這是芬蘭教育高小至初中開始「家庭經濟課」的三大主題了,當中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芬蘭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堅持讓學生在體驗式場景中學習抽象的理論概念,讓學生真正從「做中學」。 這對香港的家長和學生有甚什麼重要的啟示 ?

其實這門課跟經濟學沒有直接關係,它本來是一門生活教育課,目的是讓孩子從中掌握做飯、做家事、家庭理財這三方面日常生活技能,學好這些技能,一方面讓自己學會獨立生活,另一方面能夠使環境永續化。

第一項技能先是「學煮飯」,分烹調和烘焙兩類。 學生不僅要學習食物烹飪、烘焙的知識和技能,如準備食材、讀懂食譜、識別食物的營養成分、使用烤箱做飯等;還要學習飲食文化,如食品安全、食物鏈、飲食文化與宗教等 ;以及如何正確地擺放餐具、餐巾紙和杯子等。 在實務操作中,逐漸學習食物知識和飲食文化。 沒想到,做這件小事,竟成了芬蘭人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像的場地。

為了提供學生學習的真實環境,每所學校都設有「廚房教室」。 早上的第一、二節學生不是上學術理論課,卻先做菜。 課堂做的飯菜,就是做自己當天要吃的午餐,很有趣。

芬蘭學生從「廚房教室」學習家庭經濟課

第二項生活技能則是「做家事」。 家庭經濟學課可不只是教會小孩做家務,更是透過家務讓學生養成永續的生活習慣。 在這門課的薰陶下,孩子養成了及時清理廚具的習慣,會自己用洗碗機洗刷一家人的餐具,還知道怎樣手洗餐具最節約用水;也具備了環保意識,懂得珍惜食物、垃圾 分類;同時,也能讀懂衣服上面的洗滌說明,更有效的使用洗衣機。

第三項生活技能則是「做家庭理財」。 那項技能可謂用意深遠:透過這些深度參與的家務活動,讓孩子全面了解家庭消費的結構,如何用有限的錢,規劃、分配、安排家庭生活,讓孩子從小具有消費意識和理財能力,從而培養 孩子財商智慧。

原來芬蘭家長每個月都會給孩子「生活費」,有的家庭是每週分發。 如果他們照顧好弟弟妹妹,或主動在家做清潔,還能賺錢。

芬蘭學生從「廚房教室」學習家庭經濟課

例如一對父母有五個孩子。從孩子10歲以後,跟他們討論自己的工資,買食物需要多少錢,送弟弟妹妹去幼兒園需要多少錢,還能有多少錢用在興趣愛好上。 這樣孩子就能全面了解家庭消費的結構。

學校老師也會教導學生廣告如何影響自己購物,怎樣更好的利用網路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 以免被廣告欺騙,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最後,學生作為家庭消費者,從國中開始認識一個家庭的收入、預算、支出,有利於引導學生正確運用金錢、有理財儲蓄的能力。 同時,如何用適當的錢購買既具有實用價值又有美感設計的物品才能讓生活可持續發展,真是一門相當實用的課程。

芬蘭學生能夠走「廚房教室」至家庭經濟課,讓他們親身體驗、去認識、去掌握烹飪、家務及家庭理財。 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充分獲得生活本能與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的生命能獲得全面發展。

這對香港的家長和學生有甚重要的啟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